城市建设中,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线受损事件既威胁安全生产,又影响居民生活。青岛市政协委员李秋航注意到,青岛崂山区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小组,从项目立项就启动管线保护,这一举措成效显著。
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李秋航提交了关于成立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的提案,该提案旨在解决青岛项目建设中城市管线频繁受损问题,通过借鉴崂山区成功经验,推动建立全市统一协调机制,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与群众生活稳定。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项目施工中难免会出现通信线缆、水电气暖等管线受损的情况。施工挖断光缆导致通信中断,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挖破水管、燃气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威胁公共安全。
据统计,2022年,青岛因工程施工导致通信光缆中断80余起,数万用户断网,危及到辖区多家科研院所及金融证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类似事件在其他区域也屡见不鲜,如2023年2月大连路社区改造挖断自来水管,。2022年12月辽阳西路高架桥施工挖断天然气管道。而造成项目施工频发管线‘受伤’的根因,源于通信线缆建设档案缺失、责任主体不明、管线交底程序不规范。”李秋航表示。
李秋航注意到,项目施工挖断管线设施已是个全国性的难题,各地都在探索破解之策,但并无有效措施。然而,崂山区却成功破局,创新性地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线保护协调机制,形成“崂山模式”。通过发改部门牵头,从项目立项之初就将管线保护工作前置,实现信息共享与责任明确,有效减少了管线受损事故。这一成功经验获得市政协委员李秋航关注。
她建议在青岛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崂山模式”,为项目施工挖断城市管线这一全国共性难题提供“青岛答案”。“建议成立发改部门牵头的城市管线综合协调保护机制。立项时,发改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将项目信息告知各管线主管部门,工信部门通知通信运营商,各部门明确责任,提前规划管线保护工作。同时,规范管线交底程序,明确时间、方式和内容,为管线单位摸底排查留出充足时间,让施工单位全面掌握管线信息,避免施工破坏。”
李秋航表示,全面推广管线保护协调机制将保障城市建设与管线保护协同共进,对全市发展意义重大,保障民生和安全生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悉,李秋航委员的提案获评青岛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优秀提案,同时该提案也得到了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重点办理。
据悉,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处室已赴崂山区开展学习调研。先后组织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务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局、市通信管理局、青岛供电公司、青岛国信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城市发展集团等单位召开调研座谈、协调推进会,印发《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7部门关于建立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贯彻执行,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建设工程事前、事中分阶段地下管线保护,有效防范因施工导致地下管线损毁事件发生。
此外,青岛也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地下管线运营维护管理,明确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地下管线日常运营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保护工作联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协同。制定城市地下管线运营保护联络人清单及保护明白纸,有效指导相关单位精准开展地下管线保护工作。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数据借阅利用服务。文/顾青青
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因项目建设导致通信线缆、水电气暖等城市管线破损、中断等情况时有发生,因引起重视。建议参照崂山模式,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环节就启动管线保护,以环节前置的方式,最大程度实现施工安全与管线安全双重目标。
调查发现,项目施工损毁城市管线不但危害安全生产工作,还导致通讯中断等严重后果。以崂山区项目施工损毁通讯线年度全区联通等各通信运营商就因工程施工导致通信光缆中断80余起,其中还包括阿里、百度、港华燃气等大型企业。
如,2022年5月1日,某街道一项目施工挖断联通公司144芯通信光缆一条、48芯通信光缆两条,17个基站通信中断,涉及用户3350余户,造成至少20余万损失。2022年10月9日,线多条光缆中断,通信基站中断120余处,OLT中断12个,宽带用户中断11000余户,手机用户近15000户。星空体育下载
项目施工导致通信线缆损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通信线缆建设档案缺失导致项目交底不彻底不到位。部分通信线缆因建设时间过长、建设主体消失、档案遗失等原因,导致目前使用该线缆的通信运营商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或较短期限内明确交底,告知线缆具置,致使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挖断线缆。
二是项目施工建设中普遍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线保护缺少统筹牵头单位。实践中,不同的项目存在不同的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很难明确一个统一的主体责任单位,致使对管线保护工作缺乏统一的工作体系。
三是管线交底程序不规范、建设档案缺失、迁移保护期间过短等共性问题。调查发现,何时通知管线单位交底、如何交底等,缺乏明确有效的规范,各项目存在因事变更、甚至取消的情形。还有的,交底工作的启动时间不规范,有的临开工再通知,管线单位无法充分摸底摸排,致使交底不明确不具体。整体来看,责任主体不清、交底时间不足,是项目施工损毁通讯线缆的主要原因。其他项目施工损毁城市管线的情况也存在类似情形。如2023年2月大连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挖断自来水管,2022年12月辽阳西路高架桥施工挖断天然气管道等。
水电气暖、通讯线缆等城市管线,关于安全生产与群众日常生活。尤其是通讯管线,更是关乎国家机关的办公秩序,关乎企业院校,尤其是研发型企业院所的生产安全。综合调查情况可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线保护工作启动晚、责任部门不明确等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崂山区针对这一情形,建立了由发改部门牵头的项目施工城市管线保护综合协调小组,在项目立项环节就启动管线保护,成效明显。项目施工损毁崂山联通公司线余万。
在全市统筹推广崂山模式,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城市管线综合协调保护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研判审批环节就启动管线保护工作,为管线保护留足时间,并厘清责任部门。由发改部门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告知各种管线的主管部门相关项目信息。如,由工信部门通知各通讯运营商,就项目所涉范围的管线启动保护工作,以工作前置的方式,利用后期的招投标、施工准备等充分的期间,最大程度做好各种管线的摸排、交底工作,最大程度实现管线保护,同步实现保护民生与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