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记者从南充市红十字会获悉,随着MU5438航班落地南充高坪机场,3名支援缅甸大地震重灾区的南充籍队员,已于18日晚顺利返回家乡。
据了解,3名队员分别是廖涛、黄志国、杨勤,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安排,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队员共同组成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第二批)。救援队于4月1日正式启程,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任务。
在缅甸有何见闻,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事情印象深刻?南充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执行队长廖涛,接受了川观新闻记者采访。
川观新闻记者:从南充启程到抵达重灾区曼德勒,足足走了3天,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廖涛:首先是交通困难,尽管我们是第二批前往缅甸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但当地基础设施仍旧损毁严重。从仰光到曼德勒,虽然直线距离只有五六百公里,但驾车需要开行10多个小时。
其次是天气炎热,当前正值曼德勒一年中最炎热、干燥的季节,日出后体感温度会迅速攀升至43℃。星空体育入口即便每天大量饮水,星空体育入口也很少上厕所,大部分水分最终变成汗排出。我们的队服基本没干过,星空体育入口人就像是泡在水里,加之蚊虫肆虐,稍不留神就会被叮得满身是包。
廖涛:我们是第二批救援队,主要开展灾后赈济、供水和大众卫生、防疫消杀等工作。我和队友黄志国、杨勤有着丰富的供水抢修经历及震后抢险经验,此次代表中国红十字(四川)供水救援队,帮助曼德勒地区架设化净水设施。
由于交通受限,中国红十字会援助的5套供水设备,4月8日才运抵曼德勒。我们提前“踩点”、制定供水方案,接到设备后,第一时间对接当地政府组织铺设管道,并将取水点设在曼德勒的护城河。
不过,我们的供水设备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如需饮用需加热烧开。考虑到当地老百姓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我们又紧急从仰光采购直饮设备,再次改进方案、提升水质。目前,这五套供水设备已全部达到直饮水标准,能够满足1.5万余名群众的用水需求。
我们在离开缅甸前,还在当地培训了大量志愿者,手把手指导他们对净水设备保养、检修、排障。后期也会与当地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作。
初到缅甸,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与当地居民交流困难。幸好华人志愿者协助翻译,才得以能快速制定方案、开展工作,他们更辛苦,一整天都要坚守在救灾现场。
尽管物资紧缺,当地的云南商会、山东商会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餐饮保障,辛苦一天回到住地,也能吃上热饭热菜。同时也感谢身边支持救援队的社会公益力量,我们坚持下来了。